close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蛋白,比值

提問: 請幫忙看一下我的肝功檢驗報告單 問題補充: ALT:86,AST:42,HBSAg:陰性,AP:76,AL:49.7,GL:26.3.醫院結論是肝臟損害,建議保肝治療。請問這些指標是什么含義?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肝功能一、 肝功能七項: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50U/L γ-GT存在于除血清及肌肉以外的幾乎所有組織中。雖然腎臟中含量最高,但血清中的γ-GT主要來自肝膽系統。①多種肝膽疾病。在膽道阻塞、膽管炎、膽囊炎時,其診斷敏感性優于轉氨酶、ALP等。傳染性或藥物性肝炎、脂肪肝、尤其是酒精性肝炎時,γ-GT也出現增高。②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腫瘤。③其他疾病如前列腺腫瘤等。 3.堿性磷酸酶 35-160U/L ALP35-160U/L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可出現特征性的ALP,如肝型、骨型、小腸型、胎盤型等。不同年齡、性別者的ALP活力有差別。正常情況下,人血清中的ALP主要為肝型和骨型。 血清ALP活力增高常見于:①肝膽疾病,如各種形式的膽道阻塞,肝外膽道阻塞時ALP增高較肝內膽管阻塞時明顯;累及肝實質細胞的肝膽疾病(如肝炎等)時ALP僅輕度增高;②骨骼疾病,如變形性骨炎、成骨細胞癌、佝樓病、骨軟化癥等;③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④妊娠或生長期兒童。 4.總蛋白 60~85g/L 血清蛋白水平主要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和腎臟病變造成蛋白丟失的情況。 .血清總蛋白增高可見于:①血清水分減少,使總蛋白濃度相對增加,如急性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發件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血清總蛋白減少可見于:①血清水分增加,使總蛋白濃度相對減少,如水鈉潴留或靜脈應用過多低滲液等;②營養不良,如攝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③消耗增加,如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嚴重結核、甲亢或惡性腫瘤等);④合成障礙,主要是肝功能障礙;⑥蛋白丟失,如急性大出血、嚴重燒傷以及慢性腎臟病變等。.常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血清蛋白電泳等合并分析,以提高診斷價值。 5.白蛋白 35~55g/L 白蛋白在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體內代謝物運輸以及營養等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白蛋白半衰期約為3周,所以肝臟病變往往要到一定病程和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血清白蛋白量的改變。.血清白蛋白濃度降低見于:①營養不良,如攝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②消耗增加,如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嚴重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惡性腫瘤等)。③合成障礙,主要是肝功能障礙。若持續低于30g/L,則提示可能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④蛋白丟失過多,如急性大出血、嚴重燒傷以及慢性腎臟病變等。⑤妊娠尤其是妊娠晚期,血清白蛋白濃度可減少(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復正常)。⑥較罕見的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癥病例。血清白蛋白濃度增高主要見于嚴重失水導致的血漿濃縮。.常與血清總蛋白、球蛋白以及血清蛋白電泳等合并分析,以提高診斷價值。 6.球蛋白 20-30g/L .球蛋白濃度增高常以γ-球蛋白增高為主,可見于:①炎癥或感染反應,如結核病、瘧疾、黑熱病、麻風病以及血吸蟲病等;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及肝硬化等;③骨髓瘤和淋巴瘤。 球蛋白濃度降低主要是合成減少,見于:①生理性減少(出生后至3歲);③免疫功能抑制,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或應用免疫抑制劑;③低γ球蛋白血癥。 .常與血清總蛋白、白蛋白以及蛋白電泳等合并應用,以提高診斷價值。 .目前臨床通常同時測定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濃度,兩者之差即為血清球蛋白濃度。因此,影響測定血清總蛋白或白蛋白的各種因素均可影響血清球蛋白的測定值。 7.白蛋白/球蛋白 1.0~2.5:1 .急性肝炎早期,白蛋白量可不變或稍低,γ球蛋白輕度增多,所以血清總蛋白量可以不變。此時白蛋白量仍高于球蛋白,因此A/G比值仍可正常。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血清白蛋白量減少,總蛋白量則視球蛋白量的改變而異,若球蛋白量正常,則總蛋白量減少,A/G比值正常或減小;若球蛋白量增多,則總蛋白量可正常或增加,A/G比值減小至低于1。 .影響測定總蛋白或白蛋白測定值的各種因素均可影響A/G比值。--------------------------------------------------------------------------------------------------------------------二、 肝功十二項: 8.總膽紅素 新生兒:0-1d:34-103μmol/L;1-2d:103-171μmol/L;3-5d:68-137μmol/L;成人:3.4-17.1μmol/L; 增高:見于肝臟疾病、肝外疾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黃疸、急性黃疸性肝炎、新生兒黃疸、慢性活動期肝炎、阻塞性黃疸、病毒性肝炎、膽石癥、阻塞性黃疸、胰頭癌、肝硬化、輸血錯誤。 9.直接膽紅素 0-3.4μmol/L。 .直接膽紅素對黃疸的鑒別有較大意義。①溶血性黃疸時,血清總膽紅素輕至中度增高,一般不超過85μmol/L,直接膽紅素占20%以下。尿膽原明顯增加,尿膽素陰性。②肝細胞性黃疸時,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均增高,直接膽紅素可占35%以上。尿膽原增加,尿膽素陽性。③阻塞性黃疸時,總胞紅素輕度增高,直接膽紅素明顯增加,尿膽原一般陰性,尿膽素強陽性.血清直接膽紅素的測定對診斷輕度肝細胞損害也有一定幫助。輕型肝炎、心功能不全時的肝損害及肝轉移性腫瘤等病變時,當血清總膽紅素尚屬正常時,直接膽紅素已有增高,據此可作為肝功能已有損害的依據。 .常與其他肝功能檢測項目同時應用,以提高診斷價值。 10.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連續監測法(37℃):4-40U/L 當富含AST的組織細胞受損時,AST從細胞中釋放增加,進入血液后導致AST活力增高。①心肌梗死后6-8hAST出現增高,18-24h達高峰,一般上升至參考值上限的4-5倍,4-5d后恢復。若再次增高提示可能梗死灶擴大或新的梗死發生。②肝臟疾病時,AST隨ALT活性增高而增高。③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胰腺炎、肺梗死及溶血性疾病等。 11.L-乳酸脫氫酶 連續監測法(37℃):114-225 U/L。 多種疾病可引起LD增高。①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后8-12h出現增高,24-48h達高蜂,可維持1周左右。心肌炎、伴有肝臟淤血的心衰、嚴重休克以及缺氧時也可有增高。②肝臟疾病:肝炎、肝硬化或梗阻性黃疸時可出現增高。③腎臟疾病:如腎梗死、腎盂積水、腎小管壞死等。④惡性腫瘤:肝臟腫瘤、多種腹部腫瘤、肺部腫瘤、多種胚胎細胞腫瘤、霍奇金病、白血病等。⑤其他疾病:各種溶血性疾病、肺梗死、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LD常與CK-MB、AST等聯合應用,以協助診斷心肌梗死。12.谷草/谷丙轉氨酶比值 0.5-1.5 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肝功能多無明顯改變。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酒精性脂肪肝時轉氨酶可輕度至中度升高,酒精性脂肪肝AST/ALT比值常大于2.0。NASH患者AST與ALT比值小于1.0。AST/ALT比值在1-2之間,與病毒性肝炎和壞死后性肝硬化有很大的重疊,但比值≥3.0高度提示酒精性肝病。因此AST/ALT比值對于酒精性肝病和NASH的診斷有參考價值。參考文獻:請參見我的資料:“肝功能”和“乙肝三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sho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